要想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来访者心理沙盘游戏作品所透漏出的信息,需要咨询师长期的实践积累,不断的锻炼感受性,才能做到,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结合有关资料,为初学者介绍一些心理沙盘游戏疗法分析的着眼点和技巧以及注意事项。
(一)从哪些方面考察沙盘游戏疗法作品
1.沙盘作品的整合性。
所谓整合性,是指沙盘作品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而不是分割成几个部分和几个主题。或者沙盘作品有少量的几个区域,但是各个区域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并且反应的是一个主题,也可以认为整合性比较好。相对而言,有的沙盘作品被河流、栅栏等阻隔物分成若干个部分,形成不同的小主题区域,那么该作品的整合性就不好。沙盘是一个人内在心理的反应,如果沙盘的整合性不好,说明制作者人格还不够完善,自我整合也不是很好。
整合的不好的沙盘
2.沙盘作品的充实性
这一点主要是看来访者的沙盘作品,是丰富的,还是单调的;是充实的,还是空洞的。如果成年来访者使用的沙具数量和种类都比较多,说明其内心情感的丰富和细腻。但是如果沙具过多,以至于使沙箱显得拥挤不堪,则反映来访者强烈的占有欲以及完美主义倾向,其内心也可能是烦乱、无序的状态。
一个成人制作的拥挤的沙盘
不过,有研究表明(张日昇,2005),3-6岁的幼儿在进行沙盘游戏疗法时,其特点就是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满,他们往往将整个沙箱看成作品的标准,而且从各个方向来摆放,一般是从离自己最近的地方开始,由近及远,直到将整个沙箱摆满. 些特点说明了幼儿自我中心的特点,而‘占满’的这一沙盘格局似乎是幼儿未分化的内心状态的投射,他们还没有力量和能力控制自己的生活场面,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和应对。
一个三岁女童制作的沙盘
还有的来访者的表现则与此相反,他们在沙盘游戏疗法中使用的沙具比较少,其沙盘作品也显得单调、贫乏。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来访者比较慎重、谨慎、挑剔,另外也有可能是来访者内心单调、贫乏的表现。
3.沙盘作品的动力性
所谓沙盘作品的动力性是指沙盘作品是否显示出生命力。有的沙盘作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到处都有水源、山岳、人物、植物、交通工具等具有能量的物品,有的沙盘作品则显得十分萧瑟,甚至毫无生机,整个沙盘都是一片沙漠。充满动力的沙盘显示着来访者内在强大的心理能量和生命力,而荒凉的沙盘作品则显示着来访者内在力量的薄弱。
还要注意来访者沙盘作品内部力量的秩序性,冲突的、凌乱的力量,互相厮杀的士兵,处于冲突境界的动物,有可能是来访者内心矛盾、冲突的表现,这样的情况下,来访者内心的动力也会变弱。
一个12岁儿童制作的具有良好动力性的沙盘作品
4.沙盘作品的流畅性
沙盘作品的流畅性是指沙箱之内的协调性。对于沙盘作品的流畅性可以从从沙具风格匹配、沙具方向、沙具间距、区域空间是否安排合理等方面进行考虑。沙具风格是指沙具种类之间的匹配,比如一个饭桌旁边放四把椅子,这就是比较好的匹配关系,但是饭桌旁边放大炮,则沙具风格就不是很匹配。沙具的方向是指作品中的人物、动物交通工具和建筑物的朝向是否一致。如果大部分沙具的朝向是一致的,说明作品的流畅性比较好。沙具的间距和区域空间配置是否合理,则主要根据咨询师的主观感受进行判断。过于拥挤或者过于稀疏,都说明作品流畅性不是很好。
沙盘作品的流畅性反应了制作者内心能量的流畅性。作品流畅性好,则说明其内心的顺畅和条理。作品流畅性不好,则说明制作者内心也是杂乱无章的。
(二)沙盘游戏疗法过程中对话的艺术性
沙盘游戏疗法是来访者无意识流露的过程,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交流也应该在无意识水平上进行,因此,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交流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所谓无意识水平上的交流,其一,是要求心理咨询师用心去感受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也就是用自己的无意识感受来访者的无意识,而不是用语言询问;其二,即便是咨询师与来访者有语言的交流,但并不是直白的表露。
(三)寻找自我像
如前文所述,有的沙盘游戏疗法咨询师认为,整个沙盘作品都是来访者无意识的表现,沙盘中的每一个沙具都是来访者自己的体现。不过,咨询师仍然可以请来访者找出最能代表来访者的某个沙具,这个沙具就是自我像。如果在沙盘作品中,没有自我像,则有可能说明来访者自我的弱小,或者心中缺乏自我。用不同的沙具代表自我,则这个沙具所具有的特点,所附属的情绪色彩,能很好的说明来访者的人格特点。
(四)树立沙盘作品的整体观
理解来访者的作品,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咨询师在看到来访者的作品时,先不要试图进行逻辑的分析,而是用心去感受一下。作品带给咨询师的直观情感体验,悲伤,喜悦,荒凉,或者丰富,或者贫乏,这些体验可能正是来访者自己的心理体验。笔者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沙盘游戏疗法培训课程上,一些初学者在观看示范者进行沙盘游戏疗法后,那些套用理论来解读沙盘作品的往往与来访者的内心体验相差很远,而那些仅凭直观感觉来解读沙盘作品的则比较接近来访者的内心。因此,咨询师要学会感受来访者的作品,获得作品的整体感觉。
(五)注意沙盘游戏疗法的动态过程
在分析和解读沙盘作品的时候,咨询师还要动态的来看待沙盘作品,也就是要结合来访者进行沙盘游戏疗法的过程来分析。咨询师要关注来访者在制作时首先摆什么沙具,拿什么沙具时犹豫了,选择什么沙具时最谨慎,哪些沙具是开始摆上而后又取走的,说了什么,问了什么问题,以及来访者制作过程和制作完成后的情绪表现等。来访者制作过程中的行为,也是理解来访者很好的信息。比如,有的来访者在沙盘游戏疗法过程中,会对沙具不断挑剔,一会觉得沙具架上的沙具太多,让他眼花缭乱,一会又不知道选择什么好。这可以表明来访者挑剔的性格。
(六)结合制作者的背景解读沙盘作品
对沙盘作品的解读要与制作者的背景信息结合起来,如年龄、成长经历、家庭状况、主要问题等。背景信息主要来源于最初的摄入性谈话。这些信息中年龄是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年龄的来访者,其制作的沙盘有所不同。有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儿童使用沙盘的范围越来越大。2到3岁的儿童可能只会使用沙盘的一个角落,而且对于沙盘的边框限制没有什么概念,它们会把沙具放在沙盘的外面。4到5岁的儿童开始发生变化,有一些儿童还是使用沙盘的一个角落,可是有的儿童会把沙盘的每个空隙都摆满沙具。5岁以后,正常的儿童开始使用沙盘的大部分范围,而需要治疗的儿童有时候还是只使用沙盘的一个角落。
因此,当分析来访者的第一个沙盘时,要注意来访者的年龄特征,同样都是使用沙盘的一个角落,对于一个3岁的儿童来说可能是正常的表现,可是对于一个8岁的儿童来说就可能意味著有问题了。又比如对沙子的使用,一个3岁的儿童重复倾倒沙子、用沙子把东西埋起来又挖出来的动作,可能属于正常的行为;可是对于一个9岁的儿童或者成年人来说,这个行为的背后可能代表着某些创伤或者其他无意识。关于年龄因素对于沙盘的影响,有不少的研究结果和资料,沙盘游戏疗法咨询师要充分了解相关的发展心理学和这些研究资料,以免对沙盘做出错误的分析。
作者简介
魏广东
分析心理学专家,国内著名沙盘游戏疗法专家,儿童沙盘游戏教育课程的创建者和引领者,“爱沙游”创始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沙游学部主任委员,主要从事荣格分析心理学和沙盘游戏疗法研究。在传承沙盘游戏疗法治疗技术的同时,魏广东首先提出了沙盘游戏疗法家庭化、游戏化、教育化的思想,并积极探索沙盘游戏疗法在企业员工心理援助及社区心理工作中的应用。
魏广东曾作为心理专家受到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东方卫视等媒体的邀请,并担任了《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的心理专家撰稿人。魏广东讲课风格深入浅出,能够将深奥的心理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让学员领悟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奥妙。至今,魏广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100多个城市举办了二百五十余期沙盘游戏疗法培训,学员包括企业心理工作、学校、监狱、社会工作等多个领域的心理工作者。
主要著述:《不能不学的心理治疗方法:沙盘游戏疗法入门》、《心灵深处的秘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沙盘游戏疗法:游戏中的心灵疗愈》、《沙盘游戏疗法象征手册》,主编《地板游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