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什么是心理剧? 心理剧是用来帮助个体演绎本身问题的方法。在团体的互动中,借着参与者身体的活动,让他们感悟到内心世界的渴望与需求。 心理剧是现场即兴演出的,没有剧本,也没有传
什么是心理剧?
心理剧是用来帮助个体“演绎”本身问题的方法。在团体的互动中,借着参与者身体的活动,让他们感悟到内心世界的渴望与需求。
心理剧是现场即兴演出的,没有剧本,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演员。当某位参与者愿意成为一场心理剧中有且仅有一个的“主角”时,意味着ta即将打开心扉,以舞台为载体展现ta的主观世界。
心理剧是一个内心剧,它解决的并不是客观事实,而是探视一个人内在的主观世界里的事实,了解是什么困难在阻止个体的成长、幸福和快乐。
心理剧中,主角所描述的自己生活里的其他人物并不会真实地在舞台上出现,而是由辅角通过主角的描述进行扮演。心理剧带领主角与ta心中那些人的影像进行互动,帮助主角在情绪、认知和行为上充分释放,透过释放的过程,使主角表达情感、获得对问题的领悟,以及在行动上能更好地面对问题。
心理剧关键五要素
主角
心理剧中最重要的角色,是提供剧情故事的当事人。ta需要在舞台上雕塑出自己的私人世界,而在场的所有人都将进入其中。主角是具有特权的,任何选择成为主角的人都不应该被强迫。
导演
导演往往是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士,ta运用心理剧方法,引导主角探究其问题,并协助心理剧的架构与演出,帮助主角从原有的感知中走出来。导演实际上身兼制作人、咨询师和分析师的三重身份。
辅角
辅角塑造主角世界中需要的角色。一般来说,任何一位观众都有可能成为辅角。他们需要倾听主角的叙述和导演的指导,在对主角和自己扮演的角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后,进入角色自发演出,而不需要进一步指示。
舞台
舞台是用于演出的地方,但不一定需要是一般意义上装备齐全的表演场所。它主要帮助在场所有人确定界限,清晰地分清想象与现实,心理剧场和现实生活。
观众
心理剧中,观众并不仅仅观看演出,而常常主动参与探讨主角的感受。观众代表客观的眼睛,作为舆论的回声筒,表达他们对主角的评论与回应,因此观众的支持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剧流程
心理剧一般包括暖身、主角产生、演出、分享与审视四个阶段。
暖身是通过各种活动,帮助成员卸下面具、接触自我并暖化肢体的方式。在通过暖身活动调动成员的意愿后,即产生本次心理剧的主角。主角的产生与个人意愿、团体选择和导演选择三个要素有关。
演出时,导演帮助主角逐步呈现并探讨其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希望主角在经历演出的过程后,能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过去的问题,产生新的想法和行动。演出结束后,全体成员则聚在一起展开分享与审视。该阶段的三个原则是:不分析、不建议、不进一步发问。
“心理情景剧比赛”不是“心理剧比赛”
许多学校都会举办心理情景剧比赛,而相当一部分人会顺口说成“心理剧大赛”。实际上,这些校园中的心理情景剧往往是将一些贴近学生的心理个案改编成剧,由特定的学生按照剧本出演,这与带有团体治疗特色的心理剧是不相同的。